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



纪念馆管理
纪念馆维护人:穆学云









花季少女 快乐人生 感受坚强
花季少女 快乐人生  感受坚强
姓名:张穆然
别名:然然
生辰:1982年5月27日
忌日:1999年1月16日
地区:北京
职业:学生






链接 笑对生命坦然面
  
链接 穆然,我多想看到你哭
  始终微笑着的穆然给我的震撼太大了,她的确是尊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,以她十七岁之躯承载着尊严而去了,然而我除了心灵受到震撼之外,我还感到了太多的沉重,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:穆然,我多想看到你哭……
  
链接 张穆然长眠万佛园
  1999年4月4日 星期日 [第2版]-[热线传真]
  
  
    本报讯 (记者 杨晓光 范雪冬)4月3日上午,张穆然的骨灰安葬仪
  式在万佛华侨陵园内举行。在《荆棘鸟》的乐曲中约200多位中学生自愿赶来,
  与张穆然的亲友、老师、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医务人员代表一起,为他们所钦
  佩的这位同龄人做最后的送别。
  
    灿烂的阳光下,鲜花簇拥着朴素、沉静的小小墓地,象征着16岁花季的
  16颗白色鹅卵石在草地上蜿蜒摆放。
  
    柯珊是张穆然儿时的伙伴,相识9年。抚摸墓碑,她泪如雨下,她说:
  “其实,然然平时和我们一样,活泼、开朗、爱笑。可小蜜蜂追她,她也会
  吓得哭。她能这样坚强,是因为她没有被癌症给吓倒,她要为自己的父母、
  为所有关心她的人好好地活下去。”
  
    101中学高一年级的边雪霏小声地问记者:“您听说过这么多的大人们为
  一个孩子送葬吗?”记者摇摇头。她说张穆然给她最大的启示是“让我头一
  回想想,人为什么而生,为什么而死”。
  
    山坡上,春风和煦,青草摇曳,桃花一片。
  
  
  
  
   
  
  1999/4/4
  
  
链接 哀乐化作荆棘鸟 鲜花送走张穆然
  北京青年报1999年1月23日 星期六 [第1版]-[要闻]
  
    有一个传说,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,它一生只唱一次,那歌声比世上所
  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。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,它就在寻找着
  荆棘树,直到如愿以偿,才歇息下来。然后,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、最
  尖的棘刺上,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。在奄奄一息的时刻,它超
  脱了自身的痛苦,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。这是一曲无比美
  好的歌,曲终而命竭。然而,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,上帝也在苍穹中
  微笑。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……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
  的。
  
    ———摘自《荆棘鸟》作者题记
  
    随张穆然而去的是一本《荆棘鸟》。生前,张穆然把这本书中的这段话
  抄写了一百多遍。
  
    本报记者 杨晓光 王灏铮 报道 昨天上午11时,北京军区总医院,
  在“荆棘鸟”的乐曲中,300多名中学生,1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,为花季少
  女张穆然举行了没有哀乐的追悼会。
  
    会场周围摆放着一溜展板,有记录张穆然从小到大16年豆蔻年华的照片;
  有在美国治疗的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发来的传真:她永远活在我心中;有医
  院的医护人员写给她的诗歌《一颗闪亮的流星》;有她母校164中学团委的倡
  议书和老师、同学制作的展板《生命如歌》;还有火红的玫瑰,还有她的父
  母写给所有人的感谢信。信中说:“然然曾在肿瘤医院的‘战癌女神’塑像
  前祈祷过……她虽然没有能等到‘战癌女神’的利剑到来的一天,没能重返
  校园,但我们坚信,这一天终会到来!”
  
    北京市文秘档案职业学校高三(1)班的11位同学,是从考场上赶来的。
  他们相约上午的考试大家都快一点答题,11点之前提前交卷。张穆然参加中
  考时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他们学校,她只差一点就和他们成了校友。从报上
  看到报道后不到48小时就去医院看望然然,他们曾以然然为题召开过“超越
  自我,走向成熟”的班会,全班38位同学和1位班主任还曾为然然捐款1619元,
  是同学们出去为别人打字挣来的,打1000个字挣1.5元。他们说,我们曾为
  班集体的一点小小挫折就全班都哭过一场,现在想想,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
  我们过去对挫折和失败的过度反应,都有点可笑。
  
    18岁的田戈是最早赶到追悼会现场的人,他是河北人,正在北京整形医
  院治疗。1996年的一场意外,将正在读高二的田戈的面部造成三度烧伤,已
  经三次手术。有一天他偶然买了一张去年11月30日的《北京青年报》,读完
  《我不相信这是生命最后一关》,他马上到医院去看望然然。他一直随身携
  带的那份《北京青年报》已经揉搓得像旧手帕了。
  
    张存明,是个来自甘肃白银市的打工仔。在北京已打工三年了,新年回
  家看望父母。前天才回到北京。昨天早上从报上知道了张穆然的追悼会时间
  和大约地点,一路打听着来到军区总医院。回老家之前,他丢了工作,又被
  人偷了钱物,很沮丧。回到甘肃老家,他的父亲指着他带回甘肃的《北京青
  年报》教训他:“你那点事算什么,你怎么不学学人家这小姑娘?”于是,
  他又回到北京,从头开始。
  
    如记者所料,在追悼会上见到了科技大学的吴丽萍老师。编辑部几乎每
  个同事都知道她的名字,隔上一段时间就会打来电话询问张穆然的情况。记
  者的抽屉里有她留下的好几个口信。周一,记者还收到了她替学生转寄来的
  200元钱,请记者转交张穆然。
  
    见到记者,吴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:我真后悔。她说她想在班级里就张
  穆然的事搞一次人生观讨论,但又顾虑别人笑话她,那么大岁数了还那么天
  真,那么理想主义。讨论始终没有进行。“我是自私的,有那么多顾虑。”
  神经衰弱折磨了吴老师很多年,这使她常常会发脾气。一个16岁的孩子让她
  惊醒: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?
  
    美国人比尔是张穆然的英语老师和朋友,他说:“那是一个让人第一眼
  看到就会爱上她的女孩。”
  
    “荆棘鸟”唱着,人们想着。鲜花中,穆然的笑脸像阳光一样灿烂。空
  气分外地纯净、温暖,穆然的快乐和坚强成为人们永久的珍藏。
  
    下午,八宝山火化场义务为穆然火化,穆然的骨灰被安放在位于门头沟
  区一片大山中的万佛华侨陵园,陵园无偿接回了穆然。陵园负责人表示,他
  们将为穆然设计一个温馨、向上的墓地。穆然将在苍松翠柏中安息。出生在
  大山中的小姑娘张穆然又回到山的怀抱。
  
  
链接 张穆然:阳光轻撒欢乐之心———一元钱的墓地
  北京青年报1999年04月04日 栏目——[周刊报道]
  
    4月3日上午,少女张穆然的骨灰安葬在戒台寺山脚下的万佛华侨陵园。
  她的墓紧挨着一个人工湖———如意湖,墓前供奉的百合花是张穆然最心爱的花朵。
  
    她的中学同学相聚坟前,大家一起献上鲜花。对于扫墓仪式,这些少年
  知道的并不多,大多数人脑子里没有“过清明节,为亲人、好友扫墓”的概
  念。柯珊将烧掉一封写给张穆然的信,作为祭奠。柯珊是张穆然生前的好友,
  两人认识九年,两小无猜。她在信中问:“你在天堂过得快乐吗?是否寂寞?
  是否想我?”杨涛将带去一篇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,因为张穆然生前特别喜
  欢看科幻小说。
  
    班主任谢清说:自张穆然离开后,同学们更多了一份对世界的思考。在
  孩子们心目中,张穆然是榜样,是他们身边的英雄。没有人忘记她,班里4月
  份还将举行一个关于坚强的主题班会纪念和学习她。柯珊信中告诉逝去的朋
  友:“北影要以你为主角,拍一部电影,名为《欢乐之心》,有崔永元、赵
  本山客串。”电影剧本业已完成,计划6月开拍,10月上映。
  
    张穆然1月因癌症不治去世后,深受其事迹感动的华侨陵园的人主动与张
  的父母联系上,为她挑好一块墓地。华侨陵园的企划主任陈硕说,考虑到为
  治病张穆然家里已花了不少钱,我们开始并没有谈钱的事。春节过后,张穆
  然的父母从亲戚那儿东拼西凑借来一万多块钱,想为女儿买下那块墓地。
  “我们决定,张穆然家里只要出一块钱就可以买下墓地。”而它的实际价格
  高达几万元。买下墓地不久,寒假期间,张穆然的家长、老师和同学20多人
  到华侨陵园与设计师探讨墓穴设计方案。
  
    这象征性的一块钱买来的墓地坐西北朝东南,花岗岩石碑,碑上雕刻着
  一只书包,基石正面安放着汉白玉雕刻的一本书。设计者的意图很明白:这
  里安葬着一个年轻的生命,但她短暂的生命就像花岗岩一样坚强。
  
    碑的两侧种了两棵松树,碑后有一面墙,由纯黑的花岗岩石板刨光而成,
  一米三宽,七十厘米高,用类似美术中的点彩法,一点一点雕刻出一个托腮
  微笑的张穆然半身像,阳光洒在其上,折射光非常美丽。墙左边刻着一句她
  的话:生命不是一个数量词,而是一个质量词,活得有价值就长,没有价值
  就短。
  
    为迎接这个小姑娘的“定居”,陵园工作人员清明节前后特意在惟一的
  灵堂推出“在欢乐中绽开的生命之花”图片展。内容包括她少儿时期天真烂
  漫的照片,和她在医院与父母同学在一起的照片。
  
    谢老师说,学校想把张穆然的墓地当作一个教育基地,以后可以带领学
  生清明去扫墓,鼓励他们学习身边的榜样。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文/本刊记者 刘春
  
    图/本刊记者 杨永辉
  
  
链接 记者手记
  北京青年报1999年3月9日 星期二 [第5版]-[砺练人生]
  
  
    然然病逝后,然然的父亲给记者拿出一篇他写的日记。这篇日记写于
  1997年8月16日,这一天早晨,医生告诉他,然然得的是癌症。即使马上手术,
  术后存活期也很难超过4个月。
  
    这时的然然过完15岁生日才两个月。
  
    此后,然然开始了与癌症病魔长达一年零五个月的较量。
  
    然然的父亲说,这一辈子,我就写了这么一篇日记。
  
    在给记者看这篇日记时,他还讲起他和然然的一次谈话,那是他平生最
  痛苦的一次谈话。
  
    一次,他们父女俩从医院回家,他骑小三轮拉着然然。半道上,然然说
  歇会儿。他点了一根烟。然然盯着他的眼睛问:“我得的是什么病?”“我
  当时心如刀绞”。然然的父亲后来对记者说。“我不能骗她。我从来没骗过
  她……可我又怎么能对她说出那个字呢!……我脑子里一片混乱,什么话也
  说不出,也可能是点头了,也可能是默认了,反正我给然然的回答就是:癌
  症。我们父女俩在街头抱头痛哭……哭完了,互相拍拍对方的背,骑上车回
  家了,照旧过日子,上医院,再也不提这件事了,我和女儿之间有了默契。”
  
  
    “说实话,我希望然然别问我,我俩心照不宣就行了,我不愿意那个字
  从我嘴里告诉她,可她偏要从我这儿得证实,因为她最相信我,那一刻,太
  痛苦了。……但这次谈话之后,我心里也解脱了,轻松了一些。说完了,明
  白了,那么好,下一步该干嘛干嘛。然然就是这么个孩子:甭管天塌了地陷
  了,她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。
  
    记者在然然家里还看到一份治疗记录单,是然然记的,每次化疗所用的
  药品、剂量。“她干嘛记这个?”然然爸爸说:“她每次都记,然后进行疗
  效比较,还和医生一块探讨该用哪些药,怎么组合,什么价钱。每次治疗方
  案她都心中有数。”
  
    那份用药记录就像一张考卷。她知道死神在注视着她,就像一个严厉的
  监考老师。她不慌,很从容。琢磨着、寻找着、演算着求解,然后交上她的
  答案。
  
    然然最终将安葬在位于门头沟的万佛华侨陵园。那里是一片大山。她的
  墓地上有她永远留下的心爱的书包。今年清明节前,她的墓可以建好。文/
  杨晓光
  
  
   
  
  1999/3/9
  
  
链接 《少女穆然》泪水中登场
  由本报最先报道,根据一个普通的女中学生张穆然对抗病魔的故事改编的电影《少女穆然》于近期在全国上映,有关方面将组织北京城区的各个中小学校观看影片,开展“我学穆然”主题教育“三个一”活动,即写一篇观后感,组织一次演讲,召开一次主题班、队会。
  
    昨天,西城区教委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展开“我学穆然”活动,下午1点30分在北京青年宫电影院,西城区教委领导、该片的导演白羽、主演章艳敏、原型人物张穆然的父母出席了该片的特别首映活动。影片刻画了
  
    张穆然在短暂人生中面对生活磨难、病痛折磨和生死考验时所体现的顽强毅力和乐观向上的性格,旨在启发、帮助青少年及其家长们,增强战胜困难、挫折的勇气与信心。白血病少女陈佳看完影片后含泪对记者说:“我要像穆然那样,无论面对生存还是死亡都要选择坚强。”
  
    8月底,《少女穆然》参加了第三届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的展映活动。影片结束时,观众边擦眼泪边热烈鼓掌,然后畅谈观感,与导演白羽、主演章艳敏对话交流。
  
  
1/2页 1 2 向后>>


wap版 PC版

导航 链接 友情 二维码
注册|登录|帮助|快捷